2025年中国少儿编程面临哪些威胁

少儿编程教育在2025年经历了快速发展,超过100家相关公司注册,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和杭州等城市。这些地区受益于更好的市场条件,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化。同年,教育出现小高潮,受西方国家将编程纳入教科书的影响;国务院印发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后,又引发大高潮,推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。

教学主要通过在线平台进行,使用Scratch和Blender等软件,并添加适合学生的中文例子和动画。美国有68%的孩子学习编程,而中国渗透率仅为1.5%。全球24个国家在基础教育中设立编程课程,美国K12阶段有67.5%的孩子接受在线编程教育。国内机构如TDOG青少儿编程和西瓜创客快速增长。2025年7月,中国公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要求中小学设置相关课程,浙江、山东、上海和重庆等地区已开始落实。市场规模达到488亿元人民币,预计到2027年增至686亿元,如果政策支持增强,可能达到1400亿元。主要针对6-12岁儿童,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需求强劲,但其他年龄段也在扩展。

编程需要大量练习,如果孩子时间和精力不足,会影响学习效果。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,难度较大。有些机构夸大编程对综合素养和升学的益处。课程可能采用应试方式,不利于全面发展。内容往往零散,缺乏完整路径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影响视力和健康。课程有时注重技术细节,忽略创造力和逻辑思维,可能导致孩子厌倦。学习编程可能使孩子更关注理论,在社交方面显得不熟练。

  • 农村或贫困地区孩子缺乏电脑、高速互联网和熟练教师,扩大教育差距。
  • 编程对年轻学习者可能显得乏味或困难,如果没有趣味活动,容易丧失兴趣。
  • 过长时间屏幕使用导致眼部疲劳和头痛,需要在学习中加入休息。
  • 教师短缺,许多缺乏编程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,影响教育质量。
  • 依赖如Scratch的工具,可能不适应本地需求,限制本地化内容开发。
  • 激烈竞争和高期望导致孩子压力,容易出现 burnout和兴趣丧失。
  • 课程更注重理论而非实践,阻碍实际应用能力。
  • 屏幕时间过长引发视力问题,需要平衡学习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