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儿编程教孩子们基本的计算机科学概念,包括编程语言如Scratch、Python或JavaScript。孩子们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创建和控制图形、编写算法、构建简单的游戏和动画。课程强调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比如使用循环和条件语句。入门阶段常用Scratch软件,让孩子们用拖拽积木块制作互动项目。年龄增长后,可能涉及Python或C++的学习,应用到算法、数据结构和机器人控制中。内容还包括计算思维,帮助孩子们把复杂问题拆分成简单步骤,并结合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实践。少儿编程本身不是高考加分项目,不过在杭州,信息学已经作为高考内容,学校可能更青睐科技特长生。孩子通过学习编程参加信息学竞赛,取得好成绩后,在某些高校自主招生中可能获得降分录取机会。教育部取消了全国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高考加分,但部分地区把编程纳入中考招生,孩子学了编程在升学时可能有优势。编程培训机构宣传的加分往往是营销,并非绝对可靠,学习编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。在浙江等部分地区,编程已成为高中选考科目之一。多个省市的高考数学题目已涉及编程内容,例如2025年江苏和天津卷要求理解伪代码。北京市海淀区在2025年12月将编程纳入中考,广州市则将其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科目之一。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,信息技术学科包括编程作为高中生必修科目,在高考中作为选考科目之一,每项各占50分。教育部推动在中小学增加编程相关课程,部分城市将其作为中考加分项,编程竞赛成绩也可用于高校招生参考。
